胆囊虽然个头不大,但一旦生病疼起来可真要命;胆囊虽然没那么重要,但一旦想到要“割掉”又难下决心;胆囊位置长得又很“隐蔽”,得重病之前难以发现;胆道系统连接着肝脏和肠道,却又是万万不能不引起重视的!

下定决心要做手术之前,又一下子涌上来很多问题:胆囊切除手术后还疼是怎么回事?胆囊切除手术后是不是更容易长胆管结石?胆囊切除手术后是不是容易得结肠癌?“保胆手术”是不是更好,更先进,医院都不做?胆道手术后我还能吃什么,是不是很多东西都要“忌口”了?

胆囊可以比作是人体进行脂肪类食物消化时提供胆汁酸盐进行乳化脂肪的仓库,其实绝大部分胆汁是在肝脏内合成和分泌的,平时在胆囊内储存和浓缩,当我们进食时胆囊收缩将胆汁挤入胆道再进入肠道,就像河流中的一个水库,发挥胆汁中转站的作用。

正确认识胆囊的功能

一、有关胆囊疾病的三大常见误区

1、胆结石是常见病,没啥大不了的

同样都是胆石症,部分人终身没有症状且对健康没有影响,医学上成为“静止性结石”;部分人却因结石嵌顿引起胆绞痛、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甚至更严重的出现胆囊穿孔、继发性胆管结石、化脓性胆管炎、重症胰腺炎等危机生命的并发症;还有少数人忽略了日常定期检查,以至于发展为胆囊癌、胆管癌等恶性肿瘤而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无论是哪种情况,一旦确诊有胆结石,都要重视这一疾病,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措施,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起居,防止疾病加重。

2、盲目轻信广告和不正确的宣传

互联网平台带来各种资讯的便捷,也带来了各种困惑,各种媒体平台铺天盖地的宣传,使得常人很难分辨哪些是错的,哪些是对的,“碎石”、“排石”、“保胆取石”等等,吸引眼球的同时,掩盖了治疗不当引起的合并症甚至是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截至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公认的观点是:1)碎石治疗目前主要用于术中胆道结石不易取出时而非用于体外治疗胆囊结石,2)排石治疗属于“乱上添乱”,胆囊结石最怕的就是排石,本来很“安静”的胆囊结石非要强行从胆囊排到胆总管内,由小病变成大病;3)有关“保胆取石“”的争议最多,医院也在开展,但缺少大样本临床数据的科学研究,目前还无法定论,这一术式也未写进教科书,可见其科学性还有待评价,我个人的观点是不推荐,具体原因可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我为什么不推荐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患者做所谓的“保胆手术””。

3、胆石症患者要彻底告别油荤

人类每天必须三大营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者缺一不可,如果一点儿油荤的食物都不吃,时间久了必然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当然,对于胆石症患者,过量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确实容易诱发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在急性发作时更时要严格禁止食用;症状缓解后,日常饮食是可以选择植物蛋白或脂肪含量较低的肉类、脱脂奶等,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需求。在接受胆囊切除手术之后的早期,也需要注意饮食习惯的调整,随着时间延长,是可以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的。

胆囊疾病的症状并不都是很典型,容易和胃病相混淆

二、什么情况下就必须要做胆囊切除手术了

建议接受胆囊切除的人群包括:

1)有典型急性发作表现,即进油腻食物后突发右上腹痛伴肩背部放射,部分人还会合并恶心、呕吐、发热等,辅助检查确定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保守治疗好转和症状缓解后2-3个月手术;

2)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消化不良、腹痛症状反复出现,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辅助检查提示胆囊功能严重受损,建议及早手术;

3)充满型胆囊结石或瓷化胆囊者,这时候胆囊已经没有功能,而且即使没有症状也因其发生癌变几率较高,建议及早手术;单个胆囊结石直径已经超过3cm,此时癌变的概率要超过10倍以上,也建议及早手术;

4)既往有过胆道结石、胆管炎、急性胰腺炎发作的合并症,因有可能再次发作,且合并症有生命危险,建议及早手术;

5)急性化脓性、坏疽性、出血性和穿孔性胆囊炎,胆囊炎症非常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需要急诊手术;

6)单发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0cm,基底宽,进行性增大,有血流供应,胆囊壁增厚,癌变机会较高,建议及早手术;

7)胆囊腺肌症,进行性增大,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也有癌变的机会,在密切观察过程中,根据实际病情选择合适时机进行手术。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已经非常成熟

三、胆囊和胆道系统手术前后的常见困扰和担心:

1、胆囊切除手术后还觉得不舒服,是不是手术不该做?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stomySyndrome,PCS)来解释,PCS最早是在年由国外学者Nahrwold提出,又称为胆囊摘除后遗症、再发性胆道综合症(RecurrentBiliaryTractSyndrome)等,泛指胆囊切除术后仍出现上腹部隐痛、恶心、饱胀、反酸、消化不良、大便次数增多或稀便、厌油腻、发热、甚至黄疸等术前即存在的表现,最明显的症状是术后腹痛。

胆囊切除后约有25-30%的患者可出现上述的症状,大多数为一过性,随着饮食调整和对症药物治疗可逐渐缓解,只有有2-8%的人群因症状持续而需积极治疗,文献报道70%以上的腹痛与胆囊切除无关,而是由于术前即存在的胃食管反流,应激性肠道综合征、胃十二指肠溃汤、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炎等,因此,我们在手术之前是需要排除其他合并疾病的。

2、网上说,胆囊切除手术后就会得结肠癌,是真的吗?

网络上盛传的胆囊切除后增加结肠癌的发生,也是所谓“保胆取石”推崇者抨击胆囊切除的一大论据,有关这个观点是起源于年国外学者Capron的报道,作者认为胆囊切除术可增加结、直肠癌危险性,尤其是女性右半结肠癌,后来的研究还列举了胆汁未经浓缩直接进入肠道的弊端,那么到底是这样的吗?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结肠癌患者中,既往有胆囊切除术史的比例大约在1.16%~3.25%,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可占到10.57%~23.53%,对超过10万例的胆囊切除患者随访20年,并未发现这部分人群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因此,胆囊切除手术与结肠癌的高发这一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研究还发现,胆囊结石患者与结肠癌患者有着很多共同的致病因素,特别是饮食习惯中的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素饮食;对于胆囊萎缩或颈部结石嵌顿的患者,这个时候胆囊已部分或全部失去功能,其胆汁酸盐代谢紊乱与胆囊切除后差异无显著性,胆囊切与不切已经影响不大了;因此,对于胆囊结石是否需要切除胆囊要根据实际病情,不能再因为顾虑所谓的结肠癌发生而采取盲目保守治疗了,该做的手术还是应及早做;当然,对于胆囊结石或已接受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尤其女性患者,我们也建议应密切观察,定期随访。

在一项大样本研究中同样观察到其实胆囊结石与多种恶性肿瘤存在相关,例如胆囊癌的发生与胆囊结石的存在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既往胆囊切除术存在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胆囊切除大大降低了因为胆结石继发胆囊癌这一致死率相当高的恶性肿瘤的风险;此外,胆结石的存在还与胃癌(不包括贲门癌)高发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如果与接受胆囊切除术的人群相比,未做胆囊切除的胆囊结石人群中肝癌、胆管癌、胰腺癌、Vater壶腹癌都更为常见,实际上说,是由于胆囊结石的自身增加了恶性肿瘤的发生,而非胆囊切除手术的原因

3、胆囊手术做完后会增加胆管结石的发生,是真的吗?

很多人会担心,因为胆囊结石做了手术,会增加术后胆管结石的发生,这一观点貌似有道理,实际上我们不这样认为,原因在于:

1)继发性胆管结石通常是由于胆囊结石在症状反复发作过程中经由胆囊管掉入胆管而形成的,去除胆囊这一结石的“源头”,可以大大降低继发性胆管结石的概率;

2)原发性胆管结石的形成原因和胆囊结石成因不同,结石成分也不相同,往往是因为胆管自身炎症或狭窄引起胆汁淤积导致的胆管结石,胆囊是生长在胆管之外的,对胆管结石的形成影响不大,当然有一种特例,称为Mirrizi综合征,是因为胆囊结石过大或炎症过重而自外向内不断压迫胆管而引起的胆道梗阻,容易和胆管结石相混淆,这种情况更需要及早做胆囊切除手术;

3)既往因胆管结石做过ERCP取石的患者往往容易出现胆管结石的复发,原因在于ERCP破坏胆管下段乳头括约肌的功能,相当于是打开了十二指肠向胆道逆流的阀门,对于年轻人的胆管结石,我们不建议ERCP的原因也是在于此,反复发作的胆道返流容易引起胆管炎和胆管结石的多次复发。

胆囊充满型结石,这时候胆囊已经基本丧失功能,继续保留没有太大价值

总结

综上所述,罹患胆囊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是否需要切除胆囊要根据实际病情,不能一概而论,也不是一切了之,特别是对于胆囊功能尚正常,症状不严重的年轻患者,但对于具备手术条件,而过分顾虑胆囊切除术后的并发症而盲目保守治疗,贻误最佳治疗时机的想法也要避免;如果胆囊已经萎缩、胆囊充满结石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这时候胆囊基本失去功能,保留这个胆囊已经没有意义了;需要重视的是,胆囊结石等疾病的发生与某些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等有着共同的致病因素,即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等不良习惯,由此可见,改善我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还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胆囊切除术后的定期随访同样很重要。

往期精彩点击下文观看

胆囊息肉手术价格是多少

胆囊息肉何种情况下需考虑手术治疗

慧酱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杭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gognm.com//kcyzz/113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