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刊于

杨景,刘涛,孙琳,等.纤维胆道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铸型综合征[J/CD].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7(3):-.

作者单位:医院肝胆外科

1中文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铸型综合征(BCS)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年3月至年6月在医院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的10例肝移植术后BC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46~66岁,中位年龄50岁。原发病包括原发性肝癌6例,胆汁性肝硬化1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2例,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1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肝移植术后早期患者更换T管,术后晚期患者分次行T管瘘道扩张术,然后纤维胆道镜取出胆道铸型(BC)并放置支撑引流管。

结果移植术后早期的BCS患者行更换T管2例,术后晚期行T管瘘道扩张8例,10例患者均成功采用纤维胆道镜取出BC,8例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拔除胆道支撑引流管;2例患者胆管内BC再次形成并反复胆道感染,行PTCD引流。

结论纤维胆道镜治疗肝移植术后BCS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0%~40%,是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的因素之一,被称为“阿喀琉斯之踵”。胆道铸型综合征(biliarycastsyndrome,BCS)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一种,指肝移植患者术后肝内外胆道内形成的铸型坏死物,即胆道铸型(bilecast,BC)填充于胆道,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吻合口胆道上皮坏死或狭窄,并由此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1-3]。治疗BCS的核心内容是解除梗阻,取出BC,治疗随后的非吻合口狭窄。医院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10例肝移植术后BCS患者,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年3月至年6月在医院肝胆外科行纤维胆道镜治疗的10例肝移植术后BC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46~66岁,中位年龄50岁。原发病:原发性肝癌(肝癌)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2例,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后肝硬化1例,胆汁性肝硬化1例。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患者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

入选标准:(1)肝移植术后BCS诊断明确。(2)术中放置T管。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为上腹痛、寒战、发热、黄疸等。(2)X线、纤维胆道镜、胆道造影明确诊断,其中胆道造影是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最直接、可靠的方法,主要表现为胆道充盈缺损(图1)。

二、手术方案

1.手术时机:肝移植术后早期(3个月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下更换T管,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在观察期一旦症状加重,T管随即进行更换。肝移植术后晚期(超过3个月)瘘道已经形成牢固,分次行T管瘘道扩张术后纤维胆道镜治疗。

2.纤维胆道镜步骤:(1)拔T管,操作野消毒、铺巾。(2)无菌条件下将胆道镜慢慢插入窦道,先探视无BC端,后探查BC端。检查上端时,先肝内胆管后肝外胆管,逐级分支按序检查,着重了解胆管腔内病变情况,同时观察胆汁黏稠度及混浊度,评估瘘道、胆管内腔及BC直径、性质,分别采用异物篮网、活检钳、扩张、引流等治疗。(3)操作过程中向胆道持续滴注含8万U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ml,以充盈胆管腔,保持视野清晰。(4)取出BC后重新经窦道放置引流管至胆总管内,开放引流胆汁24h,以防术后发热。(5)BC取净后,对比X线胆道造影片以防BC残余。

3.术后处理:BC取出后,吻合口以上胆管上皮急性坏死期放置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transhepaticbileductdrainage,PTBD)外引流管对胆道进行冲洗,转稳定期留置引流管支撑,在治疗期间行胆汁培养监测,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抗炎症因子等治疗;复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观察胆汁的性状及引流量,评价病情变化。

3结果

10例患者均应用纤维胆道镜成功取出BC,其中移植术后早期BCS患者DSA引导下更换T管2例,术后晚期患者行T管瘘道扩张术后行纤维胆道镜治疗8例(图2)。

8例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拔除胆道支撑引流管(图3),引流管放置时间(60~d,中位时间d);2例患者胆管内胆树样铸型再次形成并反复胆道感染,仍需行PTCD引流,等解除梗阻症状后拔除PTCD管,如果BC合并肝内外胆管弥漫坏死者应尽早进行再次肝移植术。

4讨论

BCS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胆道局部缺血、肝动脉栓塞、急性排斥反应、胆道梗阻、T型管刺激、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手术、新肝胆道残留胆汁、新肝分泌胆汁成分失调等[4-5]。胆道造影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最直接、可靠的诊断方法[6]。肝移植术后BCS的胆道造影主要表现为胆道充盈缺损,其早期易被误诊为急性排斥反应,应行肝脏穿刺活检鉴别诊断。

肝移植术后BC形成,急需解决梗阻性黄疸及急性胆道感染的问题。BCS的治疗分为术后早期和晚期[7-9]。术后早期(3个月内)BCS一旦确诊,因瘘道形成不完全,行纤维胆道镜治疗不安全,此时患者出现明显症状且合并胆道感染,应果断在DSA引导下置换T管,紧急解除胆道梗阻;术后晚期(超过3个月)则分次行T管瘘道扩张术后行纤维胆道镜治疗,关键是前期T管瘘道扩张术的进行,最终将BC取出。纤维胆道镜治疗的注意事项:(1)胆道镜检查始终要在直视下进行,动作轻柔,避免穿破窦道。(2)直视观察BC是否被网住,并配合收网时的感觉,有限制闭网的阻力,是成功取出BC的重要标志。(3)BC一般较长,如BC质地碎软,可用篮网夹碎BC,逐块取出。如BC质地紧硬,可用活检钳夹碎取出。(4)BC嵌顿者,应先松动BC,可采用篮网牵拉,三爪钳、双抓钳或活检钳抓取。(5)BC较小,又位于胆管盲端者,抓取困难。因较细胆管盲端难以张开篮网,此时应张开半网,令患者咳嗽,抖动患者腹壁,待BC浮起时迅速收网,但不宜收得太紧,缓缓拉出体外,可收到满意效果,也可使用吸管持续吸引吸出BC。如BC位于胆总管末端,可用篮网或胆道镜尖端将BC向下推入十二指肠。

大部分肝移植术后BCS患者经瘘道行纤维胆道镜治疗后,可合并肝门部以下胆管上皮坏死,导致不同程度的非吻合口狭窄,从而引起间断性急性胆管炎发作[10-13],此时应及时复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观察胆汁性状及引流量,评价病情变化。及时放置PTBD外引流管,对胆道进行冲洗,转为稳定期后则作为支撑。中途更换新的PTBD支撑管,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性状及引流量。在治疗期间应行胆汁培养监测,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抗炎症因子等治疗[14-15]。

拔除PTBD引流管后患者临床症状可缓解,生活质量改善,避免再次移植手术[16-17]。然而,部分患者后续仍需采用支撑管支撑治疗以解除梗阻,存在间断性胆管炎发作,且长期引流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及消化道症状,中途更换支撑管也可能引起胆道感染等,给患者带来一定生理和心理创伤[18-20]。

总之,纤维胆道镜治疗肝移植术后BCS患者安全、有效、可行。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肝脏外科手术”交流平台

官方网址:









































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白癜风专项治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gognm.com//kcyzz/11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